最近,关于“6元液冷股!股东高管砸6亿增持,AI算力风口必涨”的消息铺天盖地,刷爆了各大财经群。一些人闻风而动,幻想着低价股抄底的暴富奇迹。然而,当你认真翻阅最新股价、交易公告,所谓的“液冷股爆发”背后却藏着不少套路。想用这波风口割韭菜的套路满满,而真正的机会,却从来都不是轻易捡来的。
液冷服务器确实是未来大势——AI算力的时代,每台服务器的功率密度都突破了20kW,传统风冷系统根本压不住这股“热情”,所以液冷成了刚需。相关数据更是亮眼,预计到2025年液冷市场规模将达33.9亿美元,同比大涨42.6%。然而,从目前的财经市场看,蹭热点的“低价液冷股”,真得狠狠扒一扒才够警惕。
首先,“6亿增持”就是个经典“文字游戏”。现实中,液冷板块的最大增持动作也没超过1亿,英维克作为冷板式液冷的龙头企业,高管曾零星增持几百万元,但这种“零星规模”与那些鼓吹的“集体豪砸6亿”相距甚远。就像路边摊宣传“清仓大甩卖”,实际不过是涨价套路。所谓的增持,还可能是“计划增持上限”,说白了就是未必能落实的“画饼”。一些公司甚至用股东增持行为来维稳低价股,以防止质押爆仓,全程“自救式操作”,完全谈不上看好液冷主业。
再来看那些所谓6元以下的“液冷相关股”,掀起“股价盖头”后,全是些趁风口混个脸熟的。就比如康盛股份,股价就算便宜到4.52元,但液冷板业务占比连5%都不到,大头还是做家电制冷,更别谈“技术爆发”;还有利欧股份,股价5.64元,液冷泵业务刚拿中国移动1.2亿元订单,但这块小业务占营收比例不到1.3%,主业依旧靠掉队的数字营销。用句俗话,给概念蹭热点都没蹭明白。
现在市场里真正做液冷业务的公司,股价怎么可能低?英维克市占率超50%,工业富联液冷毛利率15%,这些才是真龙头。以工业富联为例,高端液冷方案支持单柜1300kW散热,“省电”又赚钱,上半年AI服务器营收都涨了60%。这些龙头公司产品成规模,业绩托底,还握着英伟达、阿里的大订单,是真正从风口吃红利的“实力派”。
反观那些低价股,液冷业务要么起步阶段,要么难以脱离低端。康盛股份的液冷产品目前连稳定订单都没有,毛利率也偏低;利欧股份虽然蹭了英伟达生态,但现金流已经走到了负数,扩产登不上正轨,全靠借钱撑着。这种情况下,即便风来了,低价股也像个破伞,根本接不住行业红利。
液冷的赚钱逻辑其实很简单:技术有壁垒,业务有占比,订单有质量。这三条全“过线”的公司,这才是行业里的硬核玩家。那些打着“低价+未来红利”的旗号的公司,明面上看着有机会,其实掩着业绩差、风险高的大坑。比如利欧股份虽有液冷订单,但业务营收拖累严重;康盛股份液冷业务更像个“试验田”,没有真正市场化的竞争力。
要避开这些低价套路,也不难。盯住液冷板块的技术布局、订单来源和现金流就是三大法宝。一个液冷公司连稳定的现金流都保证不了,只能靠融资维系,账期拖180天,这怎么能让它翻身?反观工业富联,上半年现金流净额达120亿元,英维克液冷业务占比超30%,有这些稳健指标的公司,才有可能长期吃到风口红利。
“液冷是风口”没错,但风口是给有实力的人准备的。那些喊着“哇,这种6元股增持6亿还是真主业”的,简直就是韭菜割前的心理盘面战。不看好技术、不盯订单的低价股,风口来了也只能随风飘走,留下散户拍大腿的咣当声。与其贪图低价题材股的“馅饼”,不如静下心去抓住有竞争力、有规模支撑的行业龙头。毕竟,靠幻觉抄底站上风口,概率还不如中彩票高。风口真的来了,你的眼睛会不会太小,只看到那几个蹭热点的呢?
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